close

不用上班了,除了新興趣玩麵粉外,好像也能多些時間走走看看...

在網路新聞看到這訊息...對老街,文化體驗一直很有興趣,就很開心的報了名

...可惜一個人只能報名一條路線,不然我還都有興趣呢

 

其實大稻埕我們也去過很多趟,只是自己的走法跟導覽人員介紹肯定不同

當天的行程大概預計是下述...

9/10上午09:30~12:00「步舊街-賞大稻埕絕代風華」

集合時間地點:9/10上午09:10迪化街永樂市場廣場大榕樹下
路線:永樂市場-霞海城隍廟-李臨秋故居-莊協發商號-李春生紀念教堂-陳天來宅邸(錦記茶行)-大稻埕碼頭-鹽館-大稻埕公園-迪化街(林五湖故居、URS44)

實際走時分兩組,所以順序有些不同...

 

第一站的霞海城隍廟,導覽員的介紹大致是 (以下摘自 台北旅遊網)

位於迪化街1段的霞海城隍廟,建於西元1856(咸豐六年),占地約46餘坪,雖沒有巍峨之廟貌,然其信仰圈極廣、香火鼎盛,每逢迎神賽會總是熱鬧非凡、位為地方大事,與大稻埕的地方發展息息相關。城隍廟內主祀霞海城隍老爺,從祀二判官(文、武判)、謝范二將軍(七、八爺),配祀三十八義勇公。城隍夫人、八司官、八將軍、馬使爺、及月下老人等,這座著名的古廟,1994年之前可以容納六百多尊神像,目前只有200尊左右,曾經是臺灣神像密度最高的廟,蔚為一景。

在霞海城隍廟中,除了城隍爺之外,最吸引遊客的,莫過於拜月老,每年帶著禮餅來答謝者超過6000對,而其中最搶手的就是馭夫鞋(又名幸福鞋),是臺北市有名的「愛情御守」,平均每年到霞海城隍廟「求鞋」民眾更超過200對家庭。相傳城隍爺和城隍夫人相差約70歲,「老夫疼少妻」下,民間深信這對「神仙伴侶」可為家庭帶來幸福,造就了「馭夫鞋」的由來。

城隍廟在坊間傳說中,還有著1段神蹟故事。1884年,中法戰爭時,法軍來攻臺灣,當時的臺北人來此虔誠祈禱霞海城隍爺的保護。城隍爺果然大顯靈赫,最終法軍只到五堵為止就被擊敗,未能攻佔臺北,所以民間都尊稱霞海城隍為威靈公。

 

在之前我聽到關於此廟最有名氣的也是"拜月老",據說非常靈驗...來台灣觀光的很多年輕女孩也都會來參拜~當日也見到不少 ^^

那由結成姻緣佳偶喜糖煮製而成的平安茶...我們也都去品嘗了一下

 

接著往目前還在營業的郵局旁,46巷往西寧北路走去,就到了「永樂座」舊址,由當時茶葉天王陳天來創設,算是當時的電影院和劇場...

這名稱我也是在前年看公視的歌謠風華-初聲」時才聽過...也是那時開始對大稻埕有些微認識及想像...

現在此處已是兩間公寓,導覽員說當時是沒有中間這條巷子,整片佔地都是永樂座...可以想見是當時極為熱鬧之處

 

下一站便是到李臨秋的故居了...

對李臨秋的認識也是在「歌謠風華-初聲」這齣戲,自然戲劇跟真實仍略有出入,或許由他兒子口中的陳述會較貼切

李修鑑"我的父親-李臨秋"  http://www.gec.ttu.edu.tw/lilinqiu/images/article/03.pdf

李臨秋故居是需要預約及控制人數參觀的,所以我們並未進入

......

再往前走幾戶就到了兩條街交會的莊協發,這一排房其實可感覺很講究,連牆外水管都以水泥包覆成竹的形狀...整體完好時應該是排美麗的建築

 

莊協發原是雜貨店,也是台灣文史研究專家 莊永明老師的老家

台北市文化局資料介紹如下...

莊協發故事 有竹管的紅磚屋 見證大稻埕興衰 
興建於1920年代末期的「大稻埕千秋街店屋--莊協發」,94年5月21日公告為市定古蹟,建築外觀乍看貌不驚人,但多瞧幾眼令人讚嘆,陽台、天井、難得一見的竹節式落水管,窗門板是可拆卸式木板牆的店鋪格局、為防水患加高的亭仔腳等,猶是原汁原味;「三角窗厝」面臨兩條路,房屋坐南朝北,也坐東朝西,擁有兩個不同的地址,樓下是西寧北路86巷16號,樓上則是貴德街53號。「有竹管的紅磚屋」是「千秋街店屋」街景不可或缺的特色建物。
 
文化局表示,貴德街在清朝時稱「千秋街」,日據時改稱「港町」,國府來台後才易名「貴德街」,三個不同政權,三個不同街名。台北建港讓大稻埕曾是台北的「世貿中心」,而貴德街是當年台北最早最繁榮的洋樓街。茶產業鼎盛時期有五、六十家茶行在此聚集,五大洋行與美、德等五國公使館皆設於此。位在貴德街與西寧北路86巷交口的「莊協發」雜貨店,見證了茶香洋溢的歲月,也見證了大稻埕的繁華落盡,絕對是「歷史的觀景點」,它的「轉角」都是歷史、都是故事。「莊協發港町文史講亭」未來將在莊永明的規畫下繼續發光發熱。

目前不定期有講座,可參考" 莊永明之家---大稻埕千秋街店屋 "網站  http://qianqiustreetshop.blogspot.tw/

當日莊家大嫂見到導覽群,親切地招呼及特地開門讓我們進去瞧瞧

 

接著繼續走貴德街前往茶葉大王陳天來故居

這宅邸即便是今日來看,仍是間豪宅,更遑論當時了...相關介紹如下

陳天來創立錦記茶行,並投資經營娛樂事業如蓬萊閣、第一劇場、永樂座……等。位於貴德街73號的陳天來故居,即是昔日的「錦記茶行」,這棟仿巴洛克風格的3層樓建築物興建於西元1920年,1樓為交易空間,2樓為茶商招待所,3樓為住家之用,外觀氣派、歐式風格,建築體分為中央主體與兩側衛塔,主體上有垂花、拖架等裝飾,還有古典立柱、大拱廊等結構,十足浪漫情調。過去是大稻埕茶商固定聚會品茗、遠眺淡水河碼頭的招待所,名聞遐邇;後方並有私人花園毗鄰港仔溝(今西寧北路),是大稻埕20世紀上半葉風華歲月的重要見證。

 

 

 

待續...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