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想很多父母都有這種感覺,孩子上了學或看了電視難免學些有的沒的話!
可能意思都搞不清楚就跟著說!所以我們能做的是儘量篩選電視節目,碰到一些新聞事件也藉機做些機會教育,總希望孩子不要變成無禮、讓人困擾的人。
前陣子我就在孩子的課本空白處發現寫了很多「幹」字(他經常在課本作畫記錄東西,什麼戰鬥陀螺、MLB球隊比數、各地的廁所圖……就看他那陣子對什麼感興趣^^|||),我當然是把他叫過來問怎麼會在課本寫這麼多「幹」字?他就說:「同學說這個字是髒話!我覺得好玩就寫啦~」,接著問我:「為什麼『幹』會是髒話?」
我想著該怎麼解釋?就大概的説:「有些人用這個字接一些話,算是一種不好的行為,就變成不禮貌及罵人的話,所以單講這個字時就會被當成髒話!」我知道這樣說明他肯定還是不會理解,只是想不到恰當的說明!因為接著他又問:「那『幹部』、『幹嘛』、『苦幹』……呢?」
我當然接著說並不是接每個字都是不好的含意,就這個字原本的字義也不是不好……我想他還是沒得到答案,只是暫時沒再追究……
前兩天學校期末考,我猜他很快就寫完沒事做吧?竟然就用紅色彩色筆在左手背上寫一個大大的「幹」字@@......接著當然是有同學去告訴老師,老師稍微跟他說這是不好的事,別人會認為他不乖……當然老師會在聯絡簿上說明一下這事件,而我兒子也在一進家門就先跟我袒誠做了搗蛋的事!
我覺得是上次沒有讓他明白,他仍對這字有疑惑?為什麼這個字不好?字典上也沒這樣說呀?(讀字典也是他近期的興趣==)
幹
ㄍㄢˋ
1. 築牆時支撐在牆兩端的木材。同“榦”。《說文解字》:“榦,築牆耑木也。”段玉裁•注:“榦,俗作幹。”漢•揚雄《法言•五百》:“經營,然後之幹楨之克立也。”
2. 事物的主體部分。如:“軀幹”、“樹幹”、“骨幹”。
3. 事情。如:“有何貴幹?”《水滸傳•第十四回》:“都頭有甚公幹到這里?”
4. 才能。《三國志•卷六十二•吳書•胡綜傳》:“沖平和有文幹,天紀中為中書令。”
5. 姓。如宋代有幹沖。
6. 主要的。如:“幹道”、“幹線”、“幹部”。
7. 從事、營求。如:“他是幹哪一行的?”《三國演義•第九十二回》:“他兩個是吾子姪輩,尚且爭先幹功。”
我再跟他說一次這個字在大家的既定印象中是不好的,但是我現在還不知道怎麼解釋比較好!希望他能不要在公共場合使用!(其實他也是只有寫過沒說過!!)
再大致跟老師陳述過之前跟他談到這個字的情形,也希望老師協助!
我在想~~為什麼大家一看到這個字就會想到那一面?然後就告訴孩子不要說?甚至有人問都沒問就直接罵起孩子,說孩子為什麼這麼壞!
這有時其實是「說者無心,聽者有意」吧?!是我們這些大人直接賦予這字負面含意,連帶覺得孩子也負面?
不去多做求證就指責或是對這個人存不好想法,人跟人間的很多誤會也是這樣來的吧?
溝通應該不是單方面的想法,不是猜測!而是要經過詢問、求證,我希望自己能更有智慧的去做好溝通!